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

法人也是人,沒有你想像中的厲害

好久沒寫部落格了,工作的關係沒有辦法常寫,不過還是要繼續維持。

最近在看李忠孝的部落格,寫得很棒,其中有一篇,在職業投資圈內觀察,寫得真好,瞬間我也突發奇想,做了一點點投信的Study。

之前有個印象,週轉率越高的基金,績效不會太好,但沒有實證過,所以就從網路上抓了國內投信海外基金週轉率跟報酬率的資料,以下是週轉率跟報酬率的圖,X軸是報酬率,Y軸是週轉率。

六個月












一年












三年













五年














以上四張圖可以看出三個結論,

1. 週轉率越高,績效越差: 雖然關係不是很完美週轉率跟報酬率,是具有負相關的性質,不管是短中長期,所以當你是基金投資者的時候,請記得看一下週轉率,週轉率高的基金,最好不要碰。

2. 週轉率高,內含成本也高: 週轉率高,造成的成本也很高,像有的基金年週轉率600%,有就是說,基金規模100元的話,這檔基金一年的交易金額600元,假如一筆交易成本是20 bps,也就是0.2%,一年的總共要付給券商1.2元,佔基金規模1.2%,加上基金管理費跟銀行手續費,當你買這檔基金的時候,你就先輸了3%左右,別小看這3%,這是很難追的,尤其根據結論1,週轉率高的基金績效都比較差,所以千萬要小心週轉率高的基金。

3. 大多數法人也是人,也是散戶: 週轉率高,表示這經理人的持有期間非常短,不時手癢就動來動去,往往代表這經理人(1) 看不清楚,(2) 追高殺低,(3) 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(4) 以為自己每天動就是看得很準,但實際上不動可能比較準。這些行為,有沒有很像一般散戶呢?

為什麼會頻繁交易呢? 或許跟資金進出有關,但據我的觀察,跟經理人都很愛看盤有關,不是只有散戶愛看盤,很多經理人看盤看得很兇,常常在類股輪動,某個個股上漲就代表走強,所以不斷的看盤,因此很難忍受市場的波動所帶來的誘惑,因此就手癢,開始亂動,常看盤且可以忍受不交易的經理人,非常少。

當然,不是基金經理人也會這樣,很多人都會手癢,小賭一下,我也會,但是當你手癢身體癢的想要按下交易扭的時候,請記得這四條線,長期投資,才有可能有好績效,普通的投資人跟長期績效好的投資人,往往差異不是在於看得準不準,而在於有沒有紀律去克制自己的慾望,共勉之。

另外,上面四張圖,可以看出另一個現象,績效真的很優異的,只有幾檔,大部分都集中在一起,這也是很有趣,意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,而很多研究機構都研究出基金長期是Underperform 大盤的,所以我就好奇的抓了ETF跟這些基金平均報酬率的比較:

報酬率(%),SPY是SPDR S&P 500 ETF,ACWI是iShares MSCI World ETF,EEM是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 ETF。









看到這資料,我的反應是:基金的績效,Schockingly Bad,令人驚訝的爛。

我可以預期到會Underperform,但我沒有到幅度會如此驚人,當然有些基金是新興市場基金,會有拖累到,但如果只看MSCI World,平均來看,差距也不小。而且過去一年新興市場報酬率比較好,但也沒看到基金Outperform。

另外,基金很愛比排名,如果把這三檔ETF跟這些基金一起比,看一看會如何:

排名跟百分比

















WOW,這些ETF的排名,是排很前面的,也就是說,只要跟大盤,就可以有很好的績效。

因此,結合週轉率的結論,想要當績效很好的經理人,就是要跟大盤,少交易。基本上跟大盤,就不太需要交易頻繁。但有多少經理人有體悟到這點?為什麼不跟大盤呢?因為自以為很是,自以為很聰明,自以為很厲害,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Buffett,是Peter Lynch,但實際上大部分都是普通人。

普通人還好,最恐怖的是沒有自知之明的普通人,怎麼檢討,都覺得自己是股神,只是一時運氣不好,所以一定要動作更快,看更多盤,要跟著盤勢調整部位,但方法都不變,只是變更快,意思是指更多交易,有差嗎?以同樣的方法期待不同的結果,完全不可能。

跟大盤,真的是最好的策略,可惜,沒有多少人願意承認自己無法打敗大盤,不但自以為是,而且沒有自知之明,所以浪費很多投資人的錢,或許過了幾年,少部分的經理人會體認到這點,但投資人為什麼要把錢給這些經理人這樣玩,還要倒貼管理費呢?而且,既然都跟大盤,為何不買管理費極低的ETF就好?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幾年ETF可以搶很多錢的原因。

行筆至此,也是對自己的檢討跟反省,一開始也是覺得自己很厲害,結果輸得一蹋糊塗,才開始認識自己,花了很多錢學到教訓,投資殘酷之處在於,它是一面照妖鏡,而且立即反應,沒有辦法騙自己,過去績效的好壞,跟是否有改善,都可以顯現出一個人的性格。

唯有真的認清自己,承認自己的不足,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,並有紀律的執行,才有可能成功,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可以持續成功的原因。永遠記得這四張圖跟排名,少動多讀多思考,長期投資,ETF+價值投資,是我要做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